如果只是将智能安防简单地理解为对监控视频图像内容进行智能分析,那也太小看智能化的潜力了。全面智能化是指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提升安防技术,从传感器探测、事件触发、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报警联动、场景空间协同、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小区/智慧城市的管理配合等各方面采用智能化技术,小到传感器与探测器采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单品,如Nest这样的温控器、烟雾探测报警器;大到整个安防系统采用基于云端的智能分布式结构,并与空间场所内的各个智能化产品与系统有效连接,实现系统级智能和整体智能。
可以说,智能化技术是提升安防行业整体水平的最重要的技术,安防企业必须充分认识要这一点并及时转型升级,主动向智能化行业靠拢,远离和拒绝智能化技术的安防企业是没有前途的。关于安防智能化趋势的说法已经出现了好几年,但传统安防企业(无论是安防生产厂商还是安防工程商)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的并不多,除了海康威视、大华、CSST等少数大型优秀企业外,许多中小安防企业仍守着传统渠道和传统市场,而一批IT厂商、智能建筑厂商、系统集成商甚至家电厂商都纷纷进入安防行业,由于迅速对接了智能化技术,并借助互联网营销渠道,在安防行业迅速拓展,成为安防行业新的生力军,如果传统安防行业仍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新力量颠覆旧力量的进程还将加剧,尤其是监控行业这种现象更明显,而楼宇对讲行业由于早在五年前就开始与智能家居行业融合企业已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并推陈出新,防盗报警、门禁系统等领域正呈现不同的企业竞争生态。可以预测,未来三五年内,安防行业的胜出品牌会是能成功将安防与智能化进行结合的品牌,是能在智慧城市、智能建筑、智能小区、智能家居等不同规模应用中提供安防解决方案的品牌。
社交网络成为安防监控信息来源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最近公布了一项旨在监控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的计划,旨在寻找一套能够从社交网站上搜索和分析信息,并识别潜在威胁的系统,从而更好地应对甚至预测危机事件这一消息出自FBI在其网站上公布的寻求技术合作文件中。该文件介绍了FBI对这种系统的需求,要求其能够从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上“公开可见的”信息中自动搜索与恐怖主义、网络犯罪等有关的关键词。一旦发现“突发事件及正在显露的威胁”,FBI特工可在地图上标注所捕获的信息以及其它信息,如美国使领馆和军事设施的位置、以往恐怖袭击的详细情况以及当地监控录像等,从而确定犯罪分子所在位置,分析其动向、动机、弱点及可能采取的犯罪行为。此外,该系统还应具有自动语言翻译功能,以监控境外的恐怖组织。
有研究人员证明,理论上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来对一个人的诸多情况进行推断,但就目前的科技水平,开发这套系统还需要克服多个技术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会电脑如何去“准确理解”网站上的信息内容,如区分简单的玩笑和严肃的声明,另外,还要能确保所获信息的可靠性,才能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如何快速有效地对社交网络上的文字、图片、视频进行智能分析是影响社交网络上安防监控情报收集可行性的关键因素。
在国内,政府公安同样会采用类似舆情分析系统对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静态网站和社交网络平台进行监控,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社交网络的监视其实一直都存在,搜索技术尤其是图像与视频搜索技术、人脸识别、语义分析、智能匹配、云存储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都需要不断提升才能满足社交网络监控与情报信息收集分析的需要。当前这些新的技术所呈现的效果已经让我们感到惊喜,如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交网络的应用:2013年美国国土安全部在Facebook人脸识别技术的辅助下,办案人员能够将从波士顿查获的“儿童色情”硬盘上的人与Facebook帐号对应上。据The State消息,国土安全部的一名特工在提交嫌犯email搜查权限后一周,Facebook对此案的介入才被公开。通过照片,Facebook帮助办案人员找到相应的FB帐号,然后发现了Joseph Robert Smith。在一份证词中,Smith被描述为“非常像两个猥亵儿童的罪犯之一。”而这个家伙在9月25日被逮捕,如果罪名成立的话,他将面临20年的徒刑。(未完待续 深圳博世安防网络培训)